城市工業園區規劃應以城市產業結構與未來發展為導向,在詳細現狀調研的基礎上對用地功能布局、交通組織及設施支撐等方面進行規劃分析,結合工業園區發展產業專題研究,在總體規劃后細化用地功能及交通組織,并基于發展建設特點對相應的剛性控制指標及彈性導控指引予以制定,從而完善各類設施建設指引,滿足高標準規劃建設要求。下面建科建筑設計淺談一下城市工業園區功能系統規劃:
1、交通系統規劃
1)為構建高效交通系統,本案通過交通物流一體化設計確保工業園區良好運作,五級道路網絡體系保障園區整體運行,并與城市快速公交干線相結合,建設園區內部公交系統,以確保滿足員工就業與出行。一方面,在規劃中通過加強與完善城市開發開放試驗區集輸運系統,即結合鐵路、航空及貨運站建設,以高速交通為主,干線公路交通為輔的集輸運交通組織網絡,空港集輸運系統服務于規劃區物流區,可實現中型、輕型貨物中長度及長途快捷運輸;鐵路集輸運系統服務于規劃區產業區,以地區鐵路通道為依托,實現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且未來貫通于全國,乃至中亞南亞鐵路網,同時實現空、鐵、公多式聯運;公路則可實現規劃區與各縣城之間的快速聯系。集輸運系統構建必須考慮交通容量、交通系統節點及道路通行能力,故可通過拓寬道路、建設輔道、道路瓶頸點改造等增加行車道數量,并加強交通管理規范,提高交通通行效率。
2)規劃區道路網系統規劃應充分考慮未來規模擴大后的交通量增長,并與集輸運道路相良好銜接,與各主要功能區有機連接,從而構筑高效運作、等級結構合理、功能清晰、布局完善的道路網體系。針對于此,本案規劃采用環路與網格相結合的形式,保證各功能片區外部形成環狀通道,內部利用網格狀道路進行分隔。道路網格以城市干線主干路網為主體,承擔規劃區內部及規劃區與城區間中長距離城市交通。規劃工業園區內部交通組織以人車分流原則進行相對獨立的非機動車及步行系統設置;主要公共交通區域設置對外交通場站和公共交通場站;同時,各功能流線不分叉,基于園區合理劃分的貨運界面與人行界面,實行客貨分流,以提高貨運效率,提升交通運輸整體質量。
2、公共配套設施規劃
公共服務設施與基礎設施設置應充分考慮能夠滿足規劃區生產功能與公共服務功能,本項目規劃區主要以物流、產業、公共服務功能為主導,各產業及物流功能區內設置了郵政設施、供應設施、道路交通設施、管理服務設施等;綜合產業園服務區設置了總面積約4萬平方米的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大樓,以滿足園區產業及服務半徑需求。
3、市政工程規劃
本案市政工程規劃從整體性與系統性出發,根據規劃區人口規模,參照國家與當地城市標準進行規劃設置。規劃區給水系統規劃供水管網采取環狀形式,確保提高供水安全性,消防采用低壓消防系統,消防水管道與生活用水管網合并。排水系統充分考慮內管網系統與周邊區域管網系統的綜合協調,并按照遠期發展對管網容量留有余地。為響應國家能源節約的號召將規劃建設海綿城市,充分利用生態空間,提升水源涵養能力,緩解雨洪內澇壓力,從而促進水資源循環利用;并在規劃區南側污水處理廠內新建再生水廠,以實現當地污水資源的再生利用。此外,規劃區的電力、通信、燃氣等工程規劃均根據規劃區產業功能特點、人口規模、政策規定進行統籌規劃、合理設置。
4、生態綠化系統規劃
綠化生態系統是工業園區規劃不可或缺的點綴,規劃區綠地規劃應保證相對均衡、適度集中,一方面滿足片區防災避難與景觀環境改善的需求;另一方面應因地制宜,與片區現狀植被、水資源相結合,提高生態恢復質量,集中打造高質量綠地開放空間。由于本項目是以物流、生產為主的工業園區,故在綠地系統結構布局時應充分考慮空間聯系,打造以綠核為中心,以沿渠、沿路綠化為廊道,以生態緩沖帶為基底的點、線、面相結合的綠地系統,并將其分為公共綠地、防護綠地、單位附屬綠地及其他綠地四部分。公共綠地處于規劃區中部片區,旨在打造高質量景觀濕地公園;防護林主要沿城市干道單側布設;企業用地內部附屬綠化由企業自己建設管理,以此作為規劃綠地系統與景觀環境塑造的補充。

收藏我們
在線留言
站點地圖
全國咨詢熱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