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滿足電廠工業園安全、高效、環保的運行需求,電廠工業園設計需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
一、前期規劃與選址要求
1、合規性基礎
1)需符合國家《電力規劃管理辦法》《工業園區規劃編制指南》,以及地方國土空間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避開生態紅線、永久基本農田、飲用水源保護區等敏感區域。
2)選址需開展地質勘察,確保場地地基承載力滿足主廠房、冷卻塔等重型構筑物要求(一般要求地基承載力特征值≥200kPa),同時避開地震活動斷層、巖溶發育區、軟土地基等不良地質地段。
2、外部條件適配
1)能源與資源接入:靠近煤炭、天然氣等燃料供應源(燃煤電廠需確保鐵路/公路運煤通道便捷),或靠近風能、太陽能富集區(新能源電廠);水資源豐富區域(如江河湖畔)優先,滿足冷卻用水需求。
2)交通與運輸:臨近公路、鐵路或港口,方便設備運輸(主變壓器、鍋爐等超大設備需預留運輸通道寬度≥12m、轉彎半徑≥15m);距離負荷中心較近(降低輸電損耗,一般要求接入220kV及以上電網,輸電距離≤50km為宜)。
二、功能分區設計要求
1、核心生產區(占園區總面積40%-50%)
1)布局原則:按生產流程順向布置,減少物料折返。典型流程:燃料儲存區→鍋爐廠房→汽輪發電機廠房→變電站,各區域間距需滿足設備操作、檢修空間要求(如主廠房與冷卻塔間距≥30m,避免熱風回流影響冷卻效率)。
2)關鍵設施要求:主廠房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或鋼結構,層高需滿足鍋爐、汽輪機安裝高度(一般汽輪發電機層標高≥8m);燃料儲存區(煤場/氣柜)需設置防滲層(采用HDPE土工膜+黏土防滲,滲透系數≤1×10??cm/s),并配備噴淋抑塵或氣體泄漏檢測系統。
2、輔助設施區(占比20%-25%)
1)包含水處理車間(原水預處理、脫鹽水處理、污水處理),需靠近水源且遠離生產區,避免污染;污水處理后需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優先回用作為循環冷卻水補水。
2)設置檢修車間、備品備件倉庫,倉庫需滿足防潮、防腐要求(如存放電氣設備區域濕度≤60%),檢修車間需預留大型設備吊裝場地(配備10t以上行車)。
3、辦公與生活區(占比10%-15%)
與生產區保持安全距離(≥50m),且位于主導風向的上風向,避免粉塵、噪聲影響;辦公建筑需符合綠色建筑標準(如采用節能門窗、太陽能照明),生活區配備食堂、宿舍、活動中心,人均居住面積≥10㎡。
4、環保與安全緩沖區(占比10%-15%)
1)廠區邊界設置綠化隔離帶(寬度≥20m,選用抗污染、降噪植物如側柏、女貞);燃煤電廠需設置脫硫、脫硝、除塵裝置,煙囪高度需滿足《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一般不低于150m,且高于周邊建筑3倍以上。
2)危險化學品儲存區(如氨水罐、酸堿罐)需獨立布置,與其他區域間距≥50m,設置防火堤(高度≥1.2m)、泄漏收集池及應急處理設施。
三、安全與消防設計要求
1、安全防護體系
1)設備安全:高壓設備(如主變壓器、GIS組合電器)需設置圍欄防護,安全距離符合《高壓配電裝置設計技術規程》(DL/T5352-2018);轉動設備(如風機、水泵)配備防護罩,樓梯、平臺設置護欄(高度≥1.2m)。
2)人員安全:生產區設置明顯安全警示標識(如“高壓危險”“禁止煙火”),配備應急照明(連續照明時間≥90min)、應急避難所(每100人至少1處,面積≥20㎡);建立有毒有害氣體(如氨氣、二氧化硫)、可燃氣體泄漏檢測系統,報警閾值低于爆炸下限的25%。
2、消防設計規范
1)廠區消防給水系統需滿足《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主廠房、油庫等火災危險性較高區域,消防用水量≥50L/s,火災延續時間≥3h;設置室外消火栓(間距≤120m,保護半徑≤150m),主廠房內配備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氣體滅火系統(用于電氣設備間)。
2)劃分防火分區,生產區防火分區面積≤4000㎡(鋼結構廠房)或6000㎡(鋼筋混凝土廠房),防火間距按火災危險性類別確定(如油庫與明火地點間距≥30m)。
四、環保與節能設計要求
1、污染物控制
1)大氣污染:火電廠煙塵排放濃度≤10mg/m³,二氧化硫≤35mg/m³,氮氧化物≤50mg/m³;燃氣電廠氮氧化物≤30mg/m³,需配備在線監測系統(CEMS),數據實時上傳環保部門。
2)水污染: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分類處理,零排放電廠需設置中水回用系統、濃鹽水蒸發結晶裝置;雨水收集系統需對初期雨水(前15min)進行截流處理,避免沖刷污染物入河。
3)固廢處理:粉煤灰、脫硫石膏等固廢優先綜合利用(如制作建材),暫存時需設置防雨、防滲堆場;危險廢物(如廢機油、廢樹脂)需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置,建立轉移聯單制度。
2、節能與資源循環
1)能源利用:采用高效節能設備(如超臨界或超超臨界機組,發電效率≥45%);利用余熱供暖(如向周邊社區、工業用戶供蒸汽),建設分布式能源系統(如燃氣輪機+余熱鍋爐聯合循環)。
2)資源回用:循環冷卻水采用閉式循環,補水率≤1.5%;生活污水經處理后回用作為綠化、沖洗用水,回用率≥80%;廠區照明優先采用LED節能燈具,配備智能控制系統(根據光照自動調節亮度)。
五、基礎設施配套要求
1、給排水系統
供水系統分生產用水、生活用水、消防用水,采用分壓供水(生產用水壓力0.3-0.5MPa,生活用水0.2-0.3MPa);排水系統采用雨污分流,雨水經收集后可回用或排入市政雨水管網。
2、供電與通信系統
廠區設置自備電源(如柴油發電機、蓄電池組),確保應急供電(保證保安負荷如控制室、消防水泵供電,持續時間≥2h);通信系統包含生產調度電話、工業以太網、視頻監控系統,網絡帶寬滿足實時數據傳輸需求(≥1000Mbps)。
3、道路與運輸
廠區主干道寬度≥8m(雙向兩車道),次干道≥6m,轉彎半徑≥9m(大型車輛通道≥15m);路面采用混凝土或瀝青路面,承載力滿足重型車輛(如30t消防車、100t吊車)通行要求(≥20MPa)。